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黨從嘉興南湖紅船走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百年風云激蕩,黨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無比光明的前景。初心和使命是我們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我也不禁叩問自己作為人民法官的那顆初心。
我清晰記得,1998年的夏天,在法大禮堂,我許下入學誓言:
揮法律之利劍,
持正義之天平,
除人間之邪惡,
守政法之圣潔。
這句誓言是我學習和從事法律的起點,始終銘記在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2005年畢業(yè)進入法院,從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那時空有書本知識和一腔熱情,沒有任何實踐經驗。我利用一切機會向同事請教,向身邊的榜樣學習。他們熟知復雜的知識產權法律規(guī)則,無懼案件中形形色色的技術方案。我最敬佩他們的是,在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待提升的背景下,依然堅守內心的一方凈土,在每一個案件中詮釋著對法律的理解。我就這樣看著學,學著做,跟著走,在實踐中磨煉,在案件中摔打,逐漸形成了愛鉆研、不服輸、不怕難的性格,也堅定了內心對知識價值的尊重和對法律的執(zhí)著。
在一件古建彩繪案中,為了解決方法專利侵權案最困難的舉證問題,需要對承德安遠廟的天花進行鑒定。然而,一句“進入安遠廟取證需要當地文物局批準”將我拒之門外。發(fā)往市級、省級文物保護機關的一份份協(xié)助調查函,得到的回復卻是:“我單位無權批準!”案件陷入僵局。有同事勸我,這案子牽扯了行政機關,不好辦,把難處講講,讓領導想想辦法吧。我卻沒有泄氣:市里不管,省里不管,那就發(fā)函給國家文物局。最終,國家文物局正式回復:進入安遠廟調查取證無需行政審批,相關單位有義務配合。案件順利審結,專利權人獲賠50萬元。相信法律,相信組織,筑牢規(guī)則意識,這是我在這個案件中最大的收獲。
多年審判工作鍛煉,我對法律和裁判的認識不斷深入。司法裁判常常是在矛盾焦點上切一刀,要考慮這一刀切在哪兒,才能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
“微信”商標案一度就讓我十分糾結。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騰訊發(fā)布微信之前兩個月,一家山東公司就申請注冊了“微信”商標,這枚待注冊的商標,真的讓我陷入兩難:一方申請在先,獲得商標注冊有一定道理。一方使用在先,商標法從根本上保護的是通過使用形成的商標聲譽。大家都了解,騰訊微信在進入市場后迅速聚集了8億用戶,它已不僅是聊天工具,還是政府機關、銀行、學校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人們高度依賴微信。如果“微信”商標由他人注冊在其他服務上,不僅會使公眾產生錯誤認知,也會破壞已經形成的穩(wěn)定市場秩序。兩相權衡,小道理服從大道理,保護公眾利益更合理合法。這個案件讓我思考法官裁判絕不是機械適用法律,而應從更高維度把握好利益平衡。
多年來,無論大案難案還是普通案件,我都認真辦理、毫不懈怠。全國首例魔術作品案中,在沒有先例、法律規(guī)定相對上位的情況下,明確了魔術作品究竟保護什么;“長鏈二元酸分離純化方法”案中,結合化學領域的特點,充分闡釋了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確定方法;“網貸評級第一案”中,在考慮網貸評級是新興事物應適當給予試錯空間的情況下,積極促成雙方握手,避免給行業(yè)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
今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整個社會節(jié)奏,但我們手上的一件件糾紛關系著當事人的專利申請能否早日獲得授權,關系著當事人的商標能不能投入商業(yè)使用,一刻也耽誤不得。為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線上線下一體聯動,全面打造了“非接觸式”知產審理新模式?!案鞣疆斒氯耍曇羰欠袂逦??畫面是否流暢?”這句話已成為我近三個月來主持云庭審的特定“開場語”。作為先行先試者,從接受系統(tǒng)培訓到指導當事人調試設備,再到敲響專利行政案件云庭審第一錘,期間的種種雖因模式創(chuàng)新有所不同,但核實身份、舉證質證、陳述觀點、相互辯論的庭審過程又如往常般焦點鮮明、規(guī)范有序。為了盡快定紛止爭,我在“具有防兒童吞食功能的密封蓋”專利一案中進行了線上當庭宣判。庭審結束的那一刻,雖然大家因為戴著口罩看不清彼此的面貌,但視頻畫面中當事人道出的聲聲感謝清晰誠懇,溫暖了每一位合議庭法官的心,在特殊時期充分運用智慧法院成果實現了司法為民……眼前,畫面一幅幅閃現。穿上法袍、敲響法槌,耳邊仿佛又響起了當年政法學子的誓言。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我熱愛審判工作。我最歡喜的,就是泡上一杯清茶,打開卷宗,一字一句敲出我心中的公平和抉擇。
15年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公平正義、司法為民的心,都早已融入周麗婷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她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官,卻演繹著不平凡的事業(yè)。她用信仰與擔當,職責和使命,努力做人民權益的維護者、法治社會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