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的許可之路
從本次華為、OPPO官宣的內容來看,雙方對彼此專利的質量和價值等都給予了認可。
OPPO首席知識產權官馮英表示,“我們很高興與華為達成一攬子專利交叉許可協(xié)議,這充分體現(xiàn)了雙方對彼此知識產權實力的認可和尊重,是雙贏的結果。我們將一如既往倡導建立長期健康的知識產權生態(tài),主張以友好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知識產權許可,互相尊重專利價值”。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表示:“經過20多年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華為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包括5G、Wi-Fi、音視頻等多個高價值專利包。華為很高興與OPPO達成交叉許可協(xié)議。企業(yè)間相互認可知識產權價值,可以促進高價值標準技術研究“投入——回報——再投入”的創(chuàng)新正循環(huán),提升產業(yè)的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br>
事實上,大部分的專利許可都不需要有“訴訟”的前置程序,只要雙方在許可條款,主要是費用條款層面可以達成一致,協(xié)議就可以落地。當然,本次華為與OPPO的合作并不是坐上“椅子”就直接敲定的,雙方在走去談判桌的路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試探。
2020年夏天,華為分別針對OPPO的歐洲專利EP3085161、EP3002881向歐專局發(fā)起異議。9月4日,華為再次針對OPPO兩項歐洲專利發(fā)起異議程序。同日,一家專利運營機構3G Licensing S.A.也針對OPPO四項歐洲專利發(fā)起異議,其中兩項被異議專利與華為重合。當時集微網報道了華為這一系列動作的消息,但是外界并不清楚華為的用意,OPPO也沒有回應此事。2021年8月20日,歐專局公告顯示華為又于同日撤回了上述四項異議申請。
到了2022年,雙方開始了暗地的交鋒。首先是專利運營公司Crystal Clear Codec(簡稱“CCC”)在中國、德國起訴OPPO專利侵權,該CCC公司用于訴訟的專利恰好是華為受讓過去的。8月,OPPO在國內針對華為六項同族專利向國知局提起無效宣告。
雖然雙方始終沒有開始實際的對抗,但由于上述一系列動作,外界一度猜測國內這兩家頭部廠商會“打起來”?,F(xiàn)在,雙方牽手成功實現(xiàn)雙贏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近兩年,根據OPPO官方發(fā)布的信息,OPPO與多家專利權人達成了許可協(xié)議,有的過程順利,比如與華為的交叉許可,有的過程比較曲折,比如與Sisvel、夏普的合作。
OPPO與Sisvel之間的摩擦始于2015年,雙方曾就許可問題進行過談判,最后因Sisvel要價過高無法達成一致。Sisvel是一家知名的專利運營機構,起訴過的手機廠商不勝枚舉,其主要訴訟活動地在歐洲。故在OPPO進軍歐洲市場后不久,Sisvel就在歐洲發(fā)起了針對OPPO的專利訴訟。然而在整個糾紛過程中,Sisvel未取得一次勝訴結果,反而被OPPO無效掉了部分專利。最后,雙方在2021年7月達成和解,結束了全球全部未決訴訟。
在OPPO處理與Sisvel的專利戰(zhàn)過程中,夏普在日本發(fā)起了針對OPPO的專利訴訟,掀開了另一場專利大戰(zhàn)。與NPE Sisvel不同,夏普發(fā)起訴訟的目的不僅僅收費,還有打擊競爭對手。這場糾紛始于2020年初夏普在日本針對OPPO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之后雙方陸續(xù)在日本、中國、德國、中國臺灣地區(qū)提起十數(shù)起訴訟。同步地,OPPO針對夏普17項中國專利發(fā)起無效宣告。截止2020年12月,夏普12項專利被全部無效,2項專利被部分無效。夏普沒能實現(xiàn)逼退OPPO的目的,最終雙方于2021年10月達成和解。
從OPPO面對NPE的高價收費時絕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上看,專利權人“訴訟為高許可費背書”的策略實施在OPPO身上,大概率不會太順利。之前有外媒推測,OPPO和諾基亞之所以陷入長期的專利訴訟而遲遲不能和解,就是因為雙方對OPPO 5G專利的價值存在較大分歧。
諾基亞OPPO專利戰(zhàn)還要走多遠?
從華為、OPPO官宣的內容可以看出,雙方在宣布這一消息的同時還傳遞了其他重要信息。擁有大量年輕、高質量專利并且持續(xù)發(fā)力專利運營業(yè)務的華為,強調了合理收費、良性許可循環(huán)對產業(yè)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海外發(fā)展勢頭強勁且持續(xù)發(fā)力專利布局的OPPO則堅持主張以友好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知識產權許可,強調“交叉許可”。雙方都在公告中明示或者暗示其他一些公司“應該更加努力地與華為/OPPO達成類似的許可交易”。
華為的暗示有沒有特定對象尚不清楚,OPPO的暗示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現(xiàn)成的對象——諾基亞。
諾基亞與OPPO的全球專利戰(zhàn)始于2021年7月,對于“談不攏”的原因,雙方各執(zhí)一詞。諾基亞一直稱OPPO是“unwilling licensee”,一個不情愿的被許可人,OPPO則表示諾基亞的定價Non-Frand。有意思的是,自從諾基亞對OPPO發(fā)起訴訟以來,OPPO陸續(xù)跟夏普、Sisvel以及現(xiàn)在的華為達成了全球專利許可協(xié)議。
根據今年4月中國通信院發(fā)布的《全球5G專利活動報告(2022年)》,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在ETSI進行5G專利聲明的產業(yè)主體中,華為14%排名第一,諾基亞7.6%排名第八,OPPO 4.5%排名第九。
可以看到在5G專利領域,諾基亞持有的專利數(shù)量和OPPO持有的相差不大,加上彼此都是“權利人兼實施者”的身份,達成交叉許可的前提條件是具備的。
對于OPPO能與擁有更多5G專利的華為達成交叉許可協(xié)議,而與諾基亞則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的問題,外界也有不少猜測,F(xiàn)oss Patents作者認為“也許諾基亞對OPPO套用了太多的西方標準——即高設備價格——而不是考慮OPPO業(yè)務的運營數(shù)據。在德國可能可以被接受的專利許可費率不一定適合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從諾基亞在英國起訴,要求英國法院裁決全球費率的情況來看,這一猜測有一定道理。作為反擊,OPPO在國內起訴諾基亞,同樣要求法院裁決全球許可費率。
除去專利數(shù)量,就5G專利質量而言,華為的專利組合相對于諾基亞的更年輕。而因為諾基亞與OPPO的持續(xù)對抗,OPPO的無效挑戰(zhàn)也讓諾基亞折損了部分專利,其用于訴訟的專利或同族專利專利穩(wěn)定性遭到質疑。這對諾基亞未來的訴訟或許可談判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這次諾基亞與OPPO的全球專利訴訟中,還有涉及20個法院、行政部門的訴訟、行政程序懸而未決。公開信息表明,諾基亞在德國至少因專利問題撤回一件訴訟,至少一件訴訟被判OPPO不侵權,另有多個案件因專利問題被法院中止審理。部分案件尚未公開開庭時間。OPPO反訴的案件中,重慶案件已有過庭審,另外根據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披露的開庭公告,OPPO訴諾基亞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三案分別將于本月16日、27日、28日公開審理。諾基亞與OPPO的這場專利戰(zhàn)還要走多遠?知產財經將持續(xù)關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知產財經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