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華??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著作權審判庭庭長
這位70后的黨員法官,不僅在司法審判實踐成績突出,在司法政策制定、重大課題研究、改革政策論證等方面同樣發(fā)揮著知識產權“領軍人才”的引領作用。
榮譽的背后是付出
“已是晚上九點多了,打電話給譚庭方便嗎?”“要著急問譚庭工作數據,下班也別顧慮,加班到九點多對他是常事,忙起案子來晚上十點多他辦公室的燈還是亮著的”。跟過譚庭的助理、書記員也深知他的那股認真勁兒,工作起來一絲不茍,他簽發(fā)或審核過的每一份法律文書,即便是對欠妥的標點符號也不會輕易放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譚海華調換過幾次辦公室,每到搬挪的時候,最多的東西就是法學書籍和實務資料,他總舍不得丟棄。守著一屋子的書本和資料,最多的時間還是花在辦公室,他常與同事講,“單位的宿舍不算遠,加班忙完在路上走走,也是一種休息”。每當談起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譚海華總是深感欣慰,“每當辦理好一宗案件的時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相信家人也更能理解我的努力”。
擔當的背后是情懷
譚海華不僅對自己本職業(yè)務審判工作高標準嚴要求,而且堅持“全院一盤棋、分工不分家”的大家庭治庭理念。他深知知識產權審判工作需要一支很強的專業(yè)化業(yè)務團隊,在加強自身業(yè)務學習的同時,也在不斷強化團隊精神,培育團隊擔當意識。在專業(yè)法官會議上,讓法官助理、書記員旁聽,組織研討,注重對法官助理、書記員的梯隊化培樹,充分調動團隊每位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法官助理、書記員在實踐中快速成長,形成傳、幫、帶的良好氛圍。
“我對法官職業(yè)有一種來自內心的崇尚與自勉,法官需要更多的嚴謹、自律、擔當和熱愛?!弊T海華如是說。庭里疑難復雜案件,譚海華總是帶頭承辦,積極專研,所辦結的案件數和結案率經常領跑全院前茅,且辦案質量高,效果好。他承辦的申請人海南康芝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撤銷清遠仲裁委員會仲裁裁決一案,雙方矛盾很深,案件法律適用爭議大。譚法官認真全面梳理雙方的各項爭議,了解分析背后深層原因,學習研究新類型案件的審理思路,克服審判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問題,準確對此案進行了定性,依法撤銷仲裁裁決,并多方溝通釋法說理,最終取得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三贏,當事人還專門送來錦旗致敬感謝。
精通的背后是專研
“辦精品案件”是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近年來的工作主線,譚海華就是靠著對一件件案件的專研,在辦成精品案件的同時,也逐漸成長為精通知產法學實務理論的專家。
在譚海華審理的“子彈口紅”案中,通過深入研判案件情況,全面梳理分析全國法院類案在先判例,深入研究相關法律規(guī)范和理論研究成果,最終依法頒發(fā)全國知識產權法院首宗專利訴前禁令,填補了立法空白,被評為“2016年度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50個典型案例”“廣東法院經典百案(1978-2018)”“2016年度廣東省知識產權審判十大案例”“2016年廣東省首屆十大涉外知識產權案例”。此后,該案更作為最高法院周強院長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于知識產權法院工作情況報告引用的有重大影響力的案件,廣為人知。
譚海華說,僅在“子彈口紅”這一宗案件中,他就先后認真研究并確立了涉案專利是否穩(wěn)定有效、被申請人正在實施的行為是否具有侵權的可能性、不頒發(fā)禁令是否會給申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頒發(fā)禁令給被申請人帶來的損失是否小于或相當于不頒發(fā)禁令給申請人帶來的損失、頒發(fā)禁令是否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申請人提供的擔保是否有效適當等6項審查內容。相關禁令突破性闡述了對禁令申請應衡量頒發(fā)禁令與否對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帶來的損失情況,提出只有符合“頒發(fā)禁令給被申請人帶來的損失小于或相當于不頒發(fā)禁令給申請人帶來的損失,才可頒發(fā)禁令”的觀點,填補了立法空白,對各類訴前禁令案件均有很強的參考作用。
專業(yè)的背后是沉淀
隨著知識產權糾紛類型日趨多樣化、新型化,譚海華堅持不斷地學習、實踐、總結,以適應新時代知產審判的更高要求。不間斷地學習、豐富的案件閱歷、扎實的審判經驗,讓他在法學理論方面也頗多建樹。除了在核心期刊《知識產權》發(fā)表過多篇論文外,譚海華還在《人民司法》《電子知識產權》《人民法院報》《廣東知識產權》等刊物上發(fā)表了二十余篇文章,撰寫的論文《論技術調查官的角色定位與制度完善——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官制度為視角》獲得“2017年全國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制度研討會”一等獎。此外,他還參與了《沖突與平衡——廣東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十年巡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與實務》等多部法律著作的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