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憶辰 愛奇藝法律部法務經理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顛覆性 AI 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乃至社會治理模式都將隨之迎來新的變革。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如何認識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帶來的各種法律問題,也越來越具有現實意義?;诖?,7月1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主辦、知產財經協(xié)辦的“人工智能相關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會議邀請了行業(yè)多領域代表,共同探討和研究實務中遇到的涉人工智能法律問題及解決之道,以期為人工智能相關環(huán)節(jié)的法律適用問題探究答案。會上,愛奇藝法律部法務經理蔡憶辰圍繞“AIGC在影視娛樂行業(yè)的應用場景及法律問題”話題進行主題演講,知產財經對其主講內容進行了整理,以饗讀者。以下是其演講實錄。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想跟大家匯報一下生成式AI技術在目前內容生產的全過程中是怎樣輔助內容生產提效的。
隨著大大語言模型及生成式AI應用的迅猛發(fā)展,AIGC對影視娛樂行業(yè)的革新程度是相當高的,生成式AI已經滲透到產業(yè)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愛奇藝為例,生成式AI的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和美術設計能力,已經開始賦能內容制作的整個生命周期。比如,在策劃階段,它可以為劇本和小說的閱讀提高效率;在制作、宣推階段,可以為虛擬制作、聲音制作、資產制作以及生成式廣告素材、文案提供較為有力的支持。
一、AIGC應用場景介紹
從大的方向看,AIGC的布局主要圍繞兩方面,一是智能制作,二是用戶體驗,即上接內容生產、下接觀眾體驗。
在策劃階段,愛奇藝目前擁有自研的影視文學大模型,這一大模型專注于小說和劇本的理解,為內容創(chuàng)作者服務。以小說為例,在之前一本五六十萬字級別的小說大概要三天時間才能讀完,現在基于生成式AI的內部工具,可以快速生成萬字摘要、故事大綱、人物關系圖、人物占比以及世界觀的輸出等。制片人讀完小說后,還想繼續(xù)了解小說中的細節(jié),還可以使用“小說chat”功能,進一步提出問題,對小說的細節(jié)、情節(jié)和人物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劇本角度而言,劇本跟小說的閱讀習慣有所不同,除了上述小說已經有的板塊,劇本的閱讀還會定位情節(jié)點。制片人可以在前期就預判到哪些部分可能觀眾會比較感興趣,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這樣以來,我們目前對于劇本、小說的閱讀效率已經提高了9倍。
在拍攝環(huán)節(jié),虛擬制作是當前影視行業(yè)中最具突破性的創(chuàng)作方式。什么是虛擬制作?傳統(tǒng)的非實景拍攝大多用到的是綠幕加后期特效,現在我們搭建的是一個LED屏,虛擬場景通過實時渲染投射到屏上,如此一來,在拍攝過程中演員也好,導演也好,獲得的效果是“所見即所得”。
生成式AI是如何運用在虛擬拍攝中的呢?上屏的數字資產可能在設計中就融入了AI生成的美術素材。拍攝完成后,我們會把這些素材、場景、道具通過3D掃描,收錄到數字資產庫中,支持IP的進一步開發(fā),比如收錄的數字資產作為新作品的場景使用。我們也在探索虛擬制作與生成式AI的融合,比如在數字資產庫的基礎上訓練生成式AI,生產出更多的數字資產,用于后續(xù)新的內容制作或者IP的衍生復用,為IP價值的延長帶來更多可能性。目前虛擬制作也已經應用執(zhí)行到多個劇集項目的拍攝。
拍完片子涉及到配音,現在涉及內容出海,翻譯資源短缺,我們可能只有一個配音演員,但通過AI技術把不同的音色灌進去,雖然還是一個人,但聽到的是不同的角色聲音,這樣能極大地提高效率。后期制作中還會涉及到補錄,傳統(tǒng)情況需要藝人來補錄,現在直接用過AI技術做補錄,則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愛奇藝自研的“奇聲”系統(tǒng)也在2024年6月18日獲評工信部“2024年新型數字服務優(yōu)秀案例”。
片子拍完后涉及到宣傳,愛奇藝團隊在持續(xù)探索用AI來生成概念海報、角色和場景設計以及宣發(fā)用海報物料等。比如概念海報,過去需要多團隊經過多次溝通才能產生配合產出,而現在制片人通過生成式AI工具輔助,自己就能完成概念式海報,還可以根據項目的策劃變化,隨時進行修改。事實上,我們發(fā)現通過AI生成的海報,點擊率和播放時長已經優(yōu)于人工制圖。
影片上線之后,“劇情理解平臺”可以實現對影視劇分鐘級的理解,自動生成劇情對應片段及劇情看點,顯著提升了搜索的精確度,大幅降低用戶的搜索成本,為后續(xù)用戶體驗環(huán)節(jié)提供基礎?;谠搫∏槠脚_的理解,愛奇藝也推出了AI劇情搜索等功能,比如《狂飆》,大家打開愛奇藝App搜索“安欣”,頁面顯示推薦經典劇情,點進去之后就會有劇情介紹,直接點擊頁面圖片還可以直達具體的時間點,以及推薦其他的經典劇情。
劇集熱播期間或者播出后很長一段時間,如果觀眾很喜歡某個角色,想跟某個角色進行交流,我們近期也與微博聯合上線了AI角色號。當用戶在微博上發(fā)博或者評論,@喜歡的角色,比如綜藝《新說唱2024》的虛擬角色“新說唱R總bot”,該AI角色就會跟觀眾進行評論互動。
二、實踐中遇到的維權問題
從權利人角度,我們目前在實務中也遇到了一些維權難題。
第一個問題是影視AI換臉問題?,F在案件已經很多了,但大多主張權利的主體都是自然人。我們作為影視作品的權利主體,還發(fā)現大量基于影視作品內容的角色換臉的情形。從藝人角度,無論是換臉還是被換臉的,都可能涉及到對其肖像權以及個人信息權益的保護。而從影視作品權利人角度,除了信網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改編權等著作權侵權問題,我們也在考慮能不能從不正當競爭的角度維權,是否一定程度上屬于不正當攫取他人勞動成果的搭便車的行為。與此同時,基于AI的隱秘性特點,我們還會面對向誰主張侵權的問題,比如將換臉視頻上傳到視頻網站,是向上傳用戶、上傳平臺、還是AI軟件提供者主張,這也是實務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AI聊天機器人,前面說到AI角色是基于自有權利作品的角色,但是我們發(fā)現現在市場上的很多AI聊天產品中也都會推出影視角色AI。這種類型,更多的提供具有特定角色特點的聊天、對話,不太會涉及影視內容或者截圖;可能僅僅有角色名稱,連劇名都沒有。如果僅涉及到影視角色名稱或者經典臺詞,應該怎樣去維權。如果是一些虛擬角色,可能會單獨構成美術作品或者角色名稱商標,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特別是真人角色是沒有這樣的基礎的。對于這種情況,是否也可以參考我們目前正在嘗試的影視角色、影視元素的不正當競爭維權案件,使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一款或第四款,或第二條來解決該問題。當然,AI聊天還可能涉及到商業(yè)秘密、倫理道德等其他問題,這里就不展開了。
以上幾個實務場景是我們現在已經面臨的維權難題,也非常希望借此機會聽聽各位專家的觀點和建議。希望人工智能技術在賦能產業(yè)的同時,相關的法律問題能夠盡早明晰,從而助力新技術革新的順利、健康發(fā)展。
謝謝大家。
?。ū疚膬H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知產財經立場)
查看更多知識產權精彩內容,請瀏覽知產財經官網:www.gtk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