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我們講述的是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馮剛法官。
馮剛,法學博士,北京市審判業(yè)務專家,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著作權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審判監(jiān)督庭庭長。審理的案件曾被評為最高法院知識產權“十大案例”且判決被評為全國民事判決書一等獎第一名。審理了多起全國首例新類型案件,有1件案件被最高法院評為“十大案例”、5件案件先后被評為“五十大案例”,9件案件先后被北京高院評為“十大案例”。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四次榮立個人二等功,被評為北京市人民滿意的政法干警、北京市模范法官、全國法院辦案標兵。
格物致知 學無止境
學生時代的馮剛
2000年我研究生畢業(yè)到知識產權庭工作,至今已22年,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的心路歷程。
我認為,要做好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應當在工作中培養(yǎng)以下素質:
一是擴展和深化相關專業(yè)知識。
審理案件不僅需要準確、全面、及時、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產權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司法政策以及法學理論的內容及其變化,還需要學習訴訟法、民法典、合同法、公司法、繼承法等相關法律規(guī)則,以及科技與文化的基礎知識。審理案件的需要促使我不斷學習上述知識,做一名有知識的知識產權法官。
二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術調研能力。
在長期審判實踐中,會遇到當事人提出的各式各樣的問題,其中一些問題存在爭議亟需深入研究。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從而作出正確的裁判,我查閱學術資料,向身邊的同事、向領導、向專家學者請教,進行討論甚至爭論,形成持之有據(jù)的、經得起推敲的意見并撰寫學術論文,做一名會調研的知識產權法官。
三是經受和勝任巨大壓力考驗。
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知識產權案件數(shù)量增多、難度增高、技術含量增大、行業(yè)指引增進、社會關注增加、國際影響增強。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特別是首都知識產權專門法院的審判工作壓力逐年加重。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使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成為一名能抗壓的知識產權法官。
以上三個方面素質的養(yǎng)成,離不開組織的培養(yǎng)、領導的指教、同志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
除此之外,個人在主觀方面樹立正確的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我認為,從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在主觀方面有以下三層境界。
第一層境界是對于知識產權專業(yè)具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和研究的第一動力。對于知識產權專業(yè)的興趣是做好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起點。
第二層境界是將興趣轉化為追求,將職業(yè)當作事業(yè)。要在興趣的基礎上,對于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產生更深厚更持久更堅定的熱情,將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作為終生的職業(yè)追求,將知識產權審判職業(yè)作為畢生的事業(yè)。在兼顧本人及家庭合理需求的同時,將個人理想、職業(yè)規(guī)劃、學術目標、發(fā)展方向等完全投入到知識產權審判事業(yè)之中。投入一生,做好一事!
還應當擺正學術研究與審判工作的關系,牢固樹立學術研究為審判工作服務、為法治建設服務、為人民利益服務的理念,既不能將學術研究凌駕于審判工作之上,也不宜將學術研究超脫于審判工作之外。
第三層境界是要樹立司法為民的宗旨意識,增強定分止爭的專業(yè)能力。要特別注重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領悟,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知識產權審判具有技術內容前沿性、行業(yè)領域新興性、裁判規(guī)則導向性的特點,以及學術研討個案化、利益化,社會關注國際化、輿情化乃至政治化的風險。我們要在審理每一起案件中,尤其是在審理涉及國家利益、行業(yè)利益、群體利益等重大敏感案件中自覺貫徹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要求。
要增強群眾觀點和群眾工作水平能力。尤其要增強與當事人,特別是沒有聘請律師的老年當事人直接打交道、聽意見、講道理、作解釋的水平和能力,并以此為基礎做好釋明、調解和息訴罷訪等工作。要深刻認識到,上述工作不是審判工作以外的負累,而是審判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痹谥R產權司法審判工作中,我們應當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踐行司法為民理念,確?!暗栋炎印崩卫握莆赵邳h和人民手中。
作為一名老法官,希望與各位年輕同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為新時代首都法院知識產權審判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