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上訴人深圳市德業(yè)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珠海運控瑞奇數(shù)控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兩案。庭后,在合議庭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包括該兩案在內的11件專利民事侵權糾紛及8件尚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審理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案達成和解協(xié)議,促成了一系列知識產權糾紛的實質性化解。
縫紉機技術引發(fā)系列糾紛
涉案專利系名稱為“多用途可調節(jié)分體式壓腳”和“一種布料平整機構”的實用新型專利,屬于縫紉設備領域。珠海運控瑞奇數(shù)控科技有限公司系涉案專利的專利權人,指控深圳市德業(yè)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實施了被訴侵權制造、許諾銷售、銷售、使用行為。一審法院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兩案中,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均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遂判決深圳市德業(yè)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判決后,深圳市德業(yè)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不服兩案一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公開開庭+庭后調解,促成“一攬子和解”
收案后,承辦案件的第五合議庭就兩案所涉及的專利技術組織了庭前合議,為庭審的高效順利進行做好了充分準備。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就各自的主張分別提供了新的證據(jù),在審判長徐燕如的主持下,審判員詹靖康、劉曉梅圍繞案件的技術事實和法律爭議展開了周密細致的調查。
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詹靖康進一步發(fā)現(xiàn),本案雙方當事人均有研發(fā)、制造實力,各自擁有該領域內的多項專利。包括正在審理的兩案在內,雙方互訴侵權和專利無效請求,共存在3件二審專利民事侵權糾紛、8件一審專利民事侵權糾紛以及8件專利無效行政糾紛,并且還有繼續(xù)提起新訴訟的趨勢。此外,雙方當事人均已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長期往返于北京、廣東等地,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一定影響。雙方也已就所涉系列糾紛進行過多次磋商,卻未能達到足以使雙方均能滿意的結果。當事人雖當庭聲稱不愿意和解,但考慮各方面因素,本案仍存在和解的可能性。
對此,承辦法官在庭審結束后立即分別組織各方當事人進行深入的溝通,充分考慮雙方當事人各自的訴求,在雙方當事人達成初步和解意向后,積極促進雙方當事人共同逐條協(xié)商確定和解協(xié)議的具體內容。庭審結束后3個小時,當事人友好達成一致意見,并分別撤回爭議中的全部起訴、上訴及無效宣告請求共計19件案件。
發(fā)揮機制優(yōu)勢強化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充分發(fā)揮國家層面知識產權上訴案件審理機制的制度優(yōu)勢,扎實推進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本次一攬子解決了19起專利民事及行政糾紛,真正實現(xiàn)了一站式糾紛解決。不僅實現(xiàn)了定紛止爭實質性化解關聯(lián)案件的效果,而且從根本上避免了后續(xù)進一步訴訟的產生,也最大化地保障了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了雙方當事人的共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