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會上王靜副院長公布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021年度服務和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十大典型案例,并向媒體通報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021年度技術類案件審判工作情況。
來自新華社、科技日報、中新社、南方日報等十余家新聞媒體參加了發(fā)布會,并進行了現(xiàn)場互動交流。
據悉,2021年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新收各類專利案件5403件,占全院收案總數(shù)的35.4%;審結5555件,結收案比102.8%。其中,新收發(fā)明專利案件408件,審結363件;新收實用新型專利案件906件,審結1030件;新收外觀設計專利案件3976件,審結4059件;新收其他案件113件,審結103件。
全年受理技術秘密案件38件、壟斷案件4件、計算機軟件案件158件,審結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1件、植物新品種權案件10件。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yōu)選地”建設成效顯著,2021年共受理各類涉外、涉港澳臺知識產權糾紛案件397件,審結325件。
會議發(fā)布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服務和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度)》。其中專利權糾紛案件6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件1件,侵害技術秘密糾紛案件1件,技術委托開發(fā)合同糾紛案件1件,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1件。
十大典型案例涉及半導體、互聯(lián)網、通信、光電、燈具照明、石化、園藝、新能源和電池新技術等領域。其中,在雷盟光電股份公司與中山市美高照明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糾紛案中,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對民法典生效后,新修訂的專利法施行前,如何在侵害專利權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膯栴}進行先行探索,依法認定被告重復實施專利侵權行為,侵權惡意明顯、侵權時間長,應予嚴厲遏制。該案被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選為實施民法典的典型案例,中央電視臺《民法典進行時》欄目進行了專題宣傳報道。
華為技術公司與捷普電子(廣州)公司、所樂太陽能科技(上海)公司、廣州所樂機械技術咨詢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涉及新能源領域的光伏專利,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積極運用海關數(shù)據、當事人公開的公告等內容查實侵權人實際獲利額,判賠5000萬元,并在作出一審判決的同時發(fā)出訴訟禁令裁定,責令侵權人先行停止侵權?!芭袥Q+禁令”審判方式體現(xiàn)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加大司法保護力度的決心,全面彰顯在粵港澳大灣區(qū)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提升中的“頭雁效應”。
此外,專利審判庭負責人龔麒天還在會上作了《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助推燈具照明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調研報告》。詳情請參見知產力今日推送的另外一條相關圖文。
Q:2021年度技術類案件呈現(xiàn)怎樣的特點?
1.前沿核心技術案件類型廣、數(shù)量多、增幅大。我院技術類案件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布圖、植物新品種等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2021年,此類案件有不斷增長的趨勢。尤其是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增幅較大,從2017的2件增至目前的22件。案例6安祖公司訴科藝公司案就涉及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例4華為公司訴所樂公司等侵害發(fā)明專利案,涉及光伏新能源領域。案例1涉及芯片領域。
2.新類型案件層出不窮。如案例1是我院審理的首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侵權糾紛案,案例2是我院審理的首宗開源軟件侵權糾紛案。
3.涉標準必要專利糾紛案件集中。建院以來,我院共受理10件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糾紛的案件,8件案件涉及通信領域。其中2021年受理5件,案件涉及管轄權的確定、域外送達、行為保全、FRAND原則的理解、不同法域的沖突、全球費率的裁定等復雜問題。我院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的案件總量不多,但整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案件類型、地域范圍亦不斷拓寬,案件裁判結果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全球通訊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格局。如案例3OPPO公司訴西斯威爾糾紛系列案,促成雙方全球和解。
4.涉港澳、涉外案件日益增多,區(qū)域優(yōu)勢、訴訟優(yōu)選地優(yōu)勢齊顯。2021年我院共受理各類涉外、涉港澳臺知識產權糾紛案397件,審結325件。涉外案件的當事人涉及美國、日本、歐盟等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和經濟體,且知名外國跨國企業(yè)選擇我院訴訟情況顯著增多。高通、蘋果、三星等國際跨國科技企業(yè)和華為、TCL等國內高科技龍頭企業(yè)紛紛選擇我院作為解決知識產權糾紛之地,表明我院解決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yōu)選地”建設成效顯著。
5.當事人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不斷提升。如在案例1中,原告要求法院先行判決被告停止侵權。在案例4中,原告要求法院在作出一審判決同時頒發(fā)被告停止侵權的臨時禁令。
Q:有哪些建議需要提醒科創(chuàng)企業(yè)?
1.合理布局知識產權,努力獲取高質量專利??苿?chuàng)企業(yè)應對己有的知識產權進行合理布局,要有“量”更要有“質”,要及時將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申請發(fā)明等高質量專利。因為高質量專利權利更穩(wěn)定、創(chuàng)造性更高、價值更大,相應地法院的保護力度也更強。在本次發(fā)布的華為公司訴所樂公司等侵害發(fā)明專利糾紛案件中(案例4),法院判賠5000萬元,全額支持了原告的賠償請求。
2.不斷提升訴訟能力,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維權??苿?chuàng)企業(yè)不僅要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專利申請能力,還要不斷提升訴訟能力。只要這樣,知識產權才能切實起到維護企業(yè)合法權益的應有作用。在本次發(fā)布的案例1和案例4中,原告充分運用先行判決和臨時禁令等法律手段,及時制止了被告的侵權行為,走出“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困境。在本次發(fā)布的案例10中,原告請求法院適用懲罰性賠償,有力打擊了被告的重復侵權行為。
3.采取有效訴訟策略,積極應對海外侵權指控。由于市場的全球化和知識產權作為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凸顯,科創(chuàng)企業(yè)難免遭遇海外侵權指控。近年來,通訊領域涉外標準必要專利訴訟頻發(fā),就是典型例子。對此,企業(yè)應當采取有效策略積極應對。如在本次發(fā)布的OPPO公司訴西斯威爾公司系列糾紛案件中(案例3),原告針對被告在海外提起的標準必要專利侵權指控,在國內分別提起許可費率之訴和反壟斷之訴,合理合法進行應對,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全球和解。
附件: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技術類案件審判工作情況及服務和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十大典型案例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
技術類案件審判工作情況及服務和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
(2022.2)
立足強國戰(zhàn)略
推動知識產權審判高質量發(fā)展——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021年技術類案件審判工作情況
當前,我國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十四五”規(guī)劃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對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zhàn)略作出重大部署,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愈發(fā)凸顯,這對知識產權審判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021年,我院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zhàn)略,緊扣高質量發(fā)展主題,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強化服務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能力,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qū)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知識產權法治保障。
2021年,我院新收各類專利案件5403件,占全院收案總數(shù)的35.4%;審結5555件,結收比為102.8%。其中,發(fā)明專利案新收408件,審結363件;實用新型專利案新收906件,審結1030件;外觀設計專利案新收3976件,審結4059件;專利其他案由新收113件,審結103件。另外,全年受理技術秘密案38件、壟斷案4件、計算機軟件案158件,審結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1件、植物新品種權案10件。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yōu)選地”建設成效顯著,2021年共受理各類涉外、涉港澳臺知識產權糾紛案397件,審結325件。
一、妥善審理標準必要專利糾紛,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國際治理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萬物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標準必要專利跨司法轄區(qū)平行訴訟日漸多發(fā)。我院建院以來共受理涉標準必要專利糾紛案件10件,8件案件涉及通信領域,2件分別涉及建筑領域和計算機領域。其中,2021年受理5件,案件涉及管轄權的確定、域外送達、行為保全、FRAND原則的理解、不同法域的沖突、全球費率的裁定等復雜問題。我院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的案件總量不多,但整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案件類型、地域范圍亦不斷拓寬。我院充分發(fā)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職能,堅持以積極慎重的態(tài)度審理全球標準必要專利訴訟,逐步提升我國法院在知識產權國際治理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比如,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等與SisvelInternationalS.A、S.I.SV.EL(HONGKONG)LIMITED標準必要專利費率糾紛案,涉及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糾紛中全球費率案件的管轄權以及全球費率的確定問題,且雙方當事人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qū)域內存在多起訴訟。我院依法積極行使對涉標準必要專利全球費率案件的司法管轄權,并在對案件涉及的FRAND、自上而下法、可比協(xié)議等內容進行深入審理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調解職能,全力推動當事人之間的和解談判,最終促進雙方達成全球和解。
二、充分發(fā)揮證據規(guī)則功能作用,有力促進育種創(chuàng)新和民族種業(yè)振興
農業(yè)現(xiàn)代化,種子是基礎。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鄉(xiāng)村振興和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在我國正處于推進種業(yè)振興的關鍵時刻,我院受理的侵害植物新品種權案件數(shù)量上升趨勢明顯,從2017年的2件增至目前的22件。我院始終秉持有利于權利保護的司法理念,以切實保護品種權人利益、促進種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為宗旨,圍繞保護范圍、幫助侵權、科研例外等品種權侵權認定的重點問題,通過依法合理的釋明、嚴格全面的審查,準確適用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則,充分發(fā)揮證據規(guī)則的程序功能和實體效能,既依法保護品種權人的合法權益,又防止權利濫用有礙鼓勵育種創(chuàng)新,切實維護種子生產經營管理秩序,服務種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和行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比如,在荷蘭安祖公司、昆明安祖花園藝有限公司與廣州市番禺科藝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系列案件中,我院準確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證據效力認定規(guī)則,明確當事人自行委托的DNA測試和DUS測試報告的證明力采信標準,并進一步細化品種權人的舉證要求,合理分配舉證責任,讓維權更有預期,讓種業(yè)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更顯實效。
三、及時回應開源軟件保護新要求,探索推動前沿法律問題解決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源應用市場,為開源技術的成熟演進作出了卓越貢獻,但尚未針對開源軟件保護進行立法規(guī)制,而開源軟件具有許可協(xié)議條款復雜、技術性強、解釋難度大等特點,導致相關司法實踐面臨諸多困難。我院及時回應“十四五”規(guī)劃對開源新業(yè)態(tài)的發(fā)展要求,對開源軟件相關糾紛的重點問題和解決路徑進行深入剖析和論證,從平衡著作權人和社會公眾利益的角度,有效地規(guī)制開源軟件許可及使用行為,為推動開源軟件法律問題解決,規(guī)范開源軟件行業(yè)繁榮有序發(fā)展,做出了有益探索。比如,在濟寧市羅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市玩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冠準航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奧斯坦科技有限公司、祥運實業(yè)(深圳)有限公司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中,我院作出全國首份確定開源協(xié)議系具有合同性質的格式化著作權協(xié)議,并確認開源協(xié)議傳染性的判決,認定被告違反開源協(xié)議沒有提供公開源代碼導致其因協(xié)議獲得的授權自動終止而構成著作權侵權,最終判決侵權行為成立,判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權利人50萬元。
四、創(chuàng)新運用專利審判方式,切實提升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我院注重發(fā)揮技術類案件集中審理優(yōu)勢,堅持把抓好關鍵核心技術產業(yè)案件的審判工作作為服務保障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新業(yè)態(tài)新領域技術創(chuàng)新。探索推行示范性判決、先行判決等創(chuàng)新形式,切實加強對“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成果以及新興產業(yè)、重點領域、重要產品等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繼續(xù)加大禁令制度的適用力度,全面彰顯我院在粵港澳大灣區(qū)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提升中的“頭雁效應”。比如,深圳天源中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與佛山市藍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侵害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糾紛案,涉及芯片這一前沿領域技術問題,我院依法認定被訴芯片的布圖設計復制了權利人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獨創(chuàng)性部分,并根據專有權人的申請就侵權事實部分作出先行判決,判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使專有權人及時獲得停止侵權救濟,避免損失擴大。又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所樂太陽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廣州所樂機械技術咨詢有限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涉及新能源領域的光伏專利,我院積極運用海關數(shù)據、當事人自行公開的公告等內容查實侵權人的實際獲利,判決侵權人賠償5000萬元,并在作出一審判決的同時發(fā)出訴訟禁令裁定,責令侵權人先行停止侵權行為?!芭袥Q+禁令”審判方式的運用,體現(xiàn)我院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加大司法保護力度的決心。
五、率先落實民法典懲罰性賠償規(guī)定,進一步加大惡意侵權懲治力度
在民法典實施之前,我院已積極探索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實踐。2021年,我院進一步加大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力度,繼續(xù)強化對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嚴重侵權的懲處,根據具體案件中的侵權性質、情節(jié)和后果等情況,不斷提高賠償標準,從高確定賠償額,體現(xiàn)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依法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司法導向。同時,抓緊推進我院關于全面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意見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作為司法改革的創(chuàng)新項目進行培育,依法營造保護創(chuàng)新激勵創(chuàng)新的良好法治環(huán)境,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比如,在深圳市和力泰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市偉東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中,我院區(qū)分不同的侵權行為持續(xù)期間,靈活適用民法典就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關于懲罰性賠償?shù)脑瓌t性規(guī)定,參考新專利法的規(guī)定確定懲罰性賠償額,依法加大對惡意侵權者的懲治力度。又如,在雷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山市美高照明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糾紛案中,我院對民法典生效后、新修訂的專利法施行前,如何在侵害專利權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膯栴}進行先行探索,依法認定被告重復實施專利侵權行為,侵權惡意明顯、侵權時間長,應予嚴厲遏制。該案被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選為實施民法典的典型案例,并接受中央電視臺《民法典進行時》欄目的拍攝和宣傳。
六、協(xié)同推進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
2021年,我院受理知識產權行政糾紛案共21件,審結26件。我院充分利用跨區(qū)域管轄專利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制度優(yōu)勢,落實兩類案件在程序銜接、審理機制方面的協(xié)調機制,充分發(fā)揮專利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裁決之于司法裁判的協(xié)同作用,促進司法審判與行政執(zhí)法在調查取證、證據審查、責任認定等方面相統(tǒng)一,促進行政爭議的實質化解。同時,我院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建立技術類案件無效審查與司法審判銜接和有機統(tǒng)一合作機制,國家知識產權局制訂了《涉及專利無效案件申請優(yōu)先審查的管理辦法》,對我院立案案件涉及專利無效請求的優(yōu)先審查。2021年,我院報送的優(yōu)先審查案件19件。另外,通過建立專利行政部門與知識產權法院就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和侵權訴訟的聯(lián)合審理模式,從審查授權和司法保護等環(huán)節(jié)完善保護體系,有效發(fā)揮行政審查和司法保護雙軌保護的機制優(yōu)勢,加強協(xié)同配合,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比如,在江蘇華工藍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廣東庫迪二激光裝備有限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中,我院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就涉案發(fā)明專利開展無效宣告請求和專利侵權訴訟的聯(lián)合審理,專利局先遠程對當事人的專利無效請求進行口審,作出專利權全部無效的決定,其后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當事人當庭提出撤訴申請,聯(lián)合審理模式運行效果良好。
七、依法規(guī)制專利領域不誠信行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近年來,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得到明顯提升,知識產權的商業(yè)價值日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與此同時,在專利制度的運行過程中,部分市場主體在商業(yè)利益的驅使下從事不誠信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情況并不鮮見。專利領域的不誠信行為,涉及專利的申請、授權審查、無效宣告、實施許可、維權訴訟等各方面,不僅有悖于知識產權制度目的和功能的實現(xiàn),更是嚴重損害社會公眾利益,阻礙知識產權制度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我院始終堅持將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與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妥善審理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依法規(guī)制和打擊不誠信訴訟行為。注重在司法裁判中體現(xiàn)鮮明的價值導向,使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倡導和鼓勵,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制約和懲處,切實發(fā)揮司法裁判在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比如,東莞市東和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沃威克音樂有限公司(WARWICKMUSICLIMITED)與東莞市樂冀樂器有限公司、林啟強專利權權屬、侵權糾紛案,涉及員工離職后申請專利又惡意放棄專利的特殊情形。我院在認定涉案專利權歸屬的同時,對被告放棄專利權行為的性質依法進行判定,綜合案件具體因素認定被告放棄涉案專利權存在惡意,并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維權合理費用,充分發(fā)揮了司法的教育評價、指引規(guī)范功能,使司法裁判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載體和有效路徑。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021年度服務和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十大典型案例
1.深圳天源中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與佛山市藍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侵害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糾紛案
2.濟寧市羅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市玩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冠準航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奧斯坦科技有限公司、祥運實業(yè)(深圳)有限公司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
3.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與西斯威爾國際有限公司、西斯威爾香港有限公司標準必要專利費率糾紛案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
4.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所樂太陽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廣州所樂機械技術咨詢有限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
5.美利肯公司(MILLIKEN&COMPANY)訴徐州海天石化有限公司等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
6.荷蘭安祖公司、昆明安祖花園藝有限公司訴廣州市番禺科藝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
7.上海通凌新能源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與佛山市百特利農業(yè)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委托開發(fā)合同糾紛案
8.廣州豐江電池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訴何遠強侵害技術秘密糾紛案
9.東莞市凱華電子有限公司與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國際信息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東莞京東利昇貿易有限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
10.雷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山市美高照明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糾紛系列案件
案例一:
深圳天源中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與佛山市藍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侵害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糾紛案
[(2018)粵73民初2321號]
【當事人】
原告:深圳天源中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源公司)
被告:佛山市藍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公司)
被告:上海國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芯公司)
【案情與裁判】
天源公司起訴認為藍箭公司和國芯公司未經許可復制涉案布圖設計的三個獨創(chuàng)點并銷售被訴芯片,被訴芯片的布圖設計與涉案布圖設計實質相同,侵害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因此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藍箭公司和國芯公司停止侵權并共同賠償300萬元。訴訟過程中,天源公司為避免損失擴大,要求法院先行判令國芯公司停止侵權,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查明,天源公司主張涉案布圖設計受保護的三個獨創(chuàng)點僅獨創(chuàng)點三具有獨創(chuàng)性。另外,為準確查明技術事實,我院根據天源公司的申請及案件審理需要,向國家知識產權局調取天源公司備案的涉案布圖設計圖樣;并經天源公司、藍箭公司和國芯公司協(xié)商,委托北京芯愿景軟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愿景公司)對被訴芯片的布圖設計與涉案布圖設計進行技術對比。在芯愿景公司作出技術對比報告后,技術調查官和技術顧問對本案所涉技術問題出具技術調查意見,認為被訴芯片與涉案布圖設計獨創(chuàng)點三的功能實質相同。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認為,國芯公司生產的被訴芯片所使用的布圖設計復制了涉案布圖設計的獨創(chuàng)性部分,并且將芯片提供給藍箭公司進行封裝并對外銷售,屬于商業(yè)利用,足以認定其實施了復制和商業(yè)利用行為。由于布圖設計復制件并非可由社會公眾直接獲知,作為封裝企業(yè)的藍箭公司無法獲知被訴芯片是否侵權,且天源公司對此的舉證不足,因此藍箭公司封裝被訴芯片的行為不視為侵權。綜上,先行判決國芯公司停止侵害天源公司涉案布圖設計專有權的行為。
本案一審宣判后,天源公司和國芯公司提起上訴,目前尚在二審中。
【典型意義】
本案為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建院以來審理的首宗侵害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糾紛案件,也是該院首次先對停止侵權之訴請作出先行判決。本案涉及芯片這一前沿領域“卡脖子”技術問題。本案的審理,體現(xiàn)了知識產權審判在新興產業(yè)、重點領域、重要產品、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加大司法保護力度決心,彰顯了該院在粵港澳大灣區(qū)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提升中的“頭雁效應”。本案在審理過程中根據專有權人的申請就侵權事實部分作出先行判決,能夠使專有權人及時獲得停止侵權救濟,避免損失擴大。在有力維護集成電路布圖專有權人利益的同時,也保護封裝企業(yè)的交易安全,平等保護雙方利益。另外,本案明確了侵害集成電路布圖專有權糾紛案件的審理思路,為今后類似案件的審理提供了有益參考。
案例二:
濟寧市羅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市玩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冠準航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奧斯坦科技有限公司、祥運實業(yè)(深圳)有限公司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
[(2019)粵73知民初207號]
【當事人】
原告:濟寧市羅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盒公司)
被告:廣州市玩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玩友公司)、深圳冠準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準航公司)、深圳奧斯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斯坦公司)、祥運實業(yè)(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運公司)
【案情與裁判】
羅盒公司的股東羅迪在Github網站上傳了其開發(fā)的VirtualApp軟件初始源代碼并適用GPLV3(GNUGeneralPublicLicenseVersion3)開源許可協(xié)議,另附加聲明任何人如用于商業(yè)用途需購買,后又刪除了GPLV3協(xié)議并停止更新而轉向開發(fā)閉源商業(yè)收費版。羅盒公司通過受讓方式取得了涉案軟件的著作權并登記。玩友公司開發(fā)了四款被訴侵權的微信視頻美顏相機APP并上傳于各平臺供用戶下載,但并未提供源代碼下載,用戶可免費試用半小時,之后需付會員費才可繼續(xù)使用,該費用由冠準航公司、奧斯坦公司、祥運公司代為收取。羅盒公司提供鑒定報告主張四款被訴侵權軟件中的沙盒分身功能與涉案軟件構成實質性相似,玩友公司收取會員費和不提供開源代碼的行為違反限制商業(yè)使用條款和GPLV3協(xié)議構成侵權,請求判令玩友公司停止提供四款軟件的下載、安裝和運營服務并賠償經濟損失1500萬元和維權合理費用15萬元,另三被告承擔連帶責任。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羅迪是涉案軟件的最主要貢獻者,羅盒公司有權單獨提起本案訴訟。羅盒公司無權在適用GPLV3協(xié)議的涉案項目中添加商業(yè)使用限制保留條款。沙盒分身部分功能代碼是作為被訴侵權軟件的衍生部分而整體發(fā)布的,GPL協(xié)議具有高傳染性,故玩友公司未開源整個被訴侵權軟件的源代碼違反協(xié)議約定。GPLV3協(xié)議屬于附解除條件的著作權合同,許可條款是版權許可的條件。玩友公司違反GPLV3協(xié)議的約定,其依據GPLV3協(xié)議獲得的授權自動終止,玩友公司再使用涉案軟件已沒有法律和合同依據,故其構成侵權。另三被告實施收款行為本身無過錯,無需承擔連帶責任。法院據此判決玩友公司停止提供含有侵權沙盒分身功能源代碼的四款軟件的下載、安裝和運營服務并賠償羅盒公司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共計50萬元。判決后雙方均未提起上訴,本案現(xiàn)已生效。
【典型意義】
中國與西方國家在基礎軟件行業(yè)上技術差距明顯,特別是芯片設計、機械制造等領域的工業(yè)軟件被嚴重“卡脖子”。借助開源軟件制度,中國工業(yè)軟件的發(fā)展有望“彎道超車”,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也提出要“完善開源知識產權和法律體系,鼓勵企業(yè)開放軟件源代碼、硬件設計和應用服務”。目前國內沒有涉及開源軟件的法律、司法解釋,涉開源軟件的案件屈指可數(shù),涉開源協(xié)議的裁判規(guī)則幾乎空白。本判決借鑒了美國、德國等域外法院對開源協(xié)議性質的認定,對以下問題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裁判:1.開源軟件項目貢獻者眾多,作為最主要貢獻者的管理者有權單獨起訴。2.已適用開源協(xié)議的軟件不能撤銷先前的許可。3.開源軟件的最主要貢獻者不能在開源協(xié)議基礎上增加限制商業(yè)使用條款。4.軟件源代碼不收費,而利用開源軟件開發(fā)的商業(yè)軟件可以對其他人使用進行收費。5.GPL協(xié)議作為最嚴苛的開源軟件授權許可協(xié)議,任何使用了GPL協(xié)議開源代碼的軟件再發(fā)布時需將軟件全部源代碼開源而不是僅需公開使用了開源軟件部分的源代碼。6.GPLV3協(xié)議是授權方和用戶訂立的附解除條件的格式化著作權協(xié)議,若用戶違反協(xié)議條款則GPLV3協(xié)議終止適用,用戶因此獲得的授權自動終止,其再使用開源軟件已沒有法律和合同依據,構成侵權。本案對涉開源軟件的審理提出了既符合國際慣例又行之有效的裁判規(guī)則,對規(guī)范企業(yè)開發(fā)、利用開源軟件有良好指引作用,判決后得到業(yè)界極大關注和認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有力推動我國開源軟件行業(yè)的發(fā)展。
案例三:
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與西斯威爾國際有限公司、西斯威爾香港有限公司標準必要專利費率糾紛案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
[(2019)粵73知民初1415號、(2020)粵73民初451號]
【當事人】
原告: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統(tǒng)稱兩原告為OPPO公司)
被告:西斯威爾國際有限公司、西斯威爾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統(tǒng)稱兩被告為西斯威爾公司)
【案情與裁判】
西斯威爾公司在英國、荷蘭、意大利3個司法管轄區(qū)對OPPO公司等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原告OPPO公司以發(fā)明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糾紛為由,在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起訴被告西斯威爾公司,請求法院確認西斯威爾公司違反FRAND義務,確認西斯威爾公司所有的或有權作出許可的、聲稱并符合2G、3G、4G標準的所有標準必要專利對OPPO公司和/或其關聯(lián)方已實際實施前述專利的移動終端產品適用的包括國內費率在內的許可條件,并判令西斯威爾公司負擔本案所有訴訟費及合理費用暫計人民幣150萬元。后OPPO公司將其訴求中的“國內”費率變更為“全球”費率。上述案件訴訟過程中,OPPO公司又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為由在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起訴西斯威爾公司認為西斯威爾公司違反FRAND原則的行為還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該案西斯威爾公司亦提起管轄權異議。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關于管轄權問題,對于雙方當事人在全球不同司法管轄區(qū)域展開平行訴訟,既考慮了其他司法管轄區(qū)域相關訴訟的影響,也考慮了壟斷糾紛中的相關法律事實發(fā)生地等涉及管轄連接點的內容,認定法院對兩案具有管轄權。最高人民法院二審駁回兩案管轄權異議上訴。
關于許可費率和壟斷問題。根據西斯威爾公司出具的諸多知識產權信息聲明及許可聲明,該公司擁有3GUMTS、4GLTE、Wireless技術相關專利,并聲稱Wireless項目和MCP項目中的專利均為標準必要專利。OPPO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銷售的產品和服務,遵循“2GGSM/EDGE”“3GUMTS”“4GLTE”等通信及信息系統(tǒng)行業(yè)的相關行業(yè)標準,因此需要實施相應的標準必要專利,必須獲得被告的授權許可,具體涉及3GUMTS、4GLTE、Wireless相關的標準必要專利。OPPO公司主張西斯威爾公司違反了公平、合理和無歧視(FRAND)的原則,致使OPPO公司與西斯威爾公司之間的專利許可合同談判遲遲無法達成,同時西斯威爾公司企圖通過在歐洲對OPPO公司提起多起專利侵權訴訟獲得高額許可費,還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有計劃地對兩案進行審理,一是對案件涉及的FRAND、自上而下法、可比協(xié)議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審理,并根據雙方訴辯挑選了更加合適的可比協(xié)議進行比對;二是在雙方當事人明確表示同意進行調解下,多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推動雙方當事人庭后多次協(xié)商,并積極向法院報告雙方關于包括本案爭議在內的全球所有相關訴訟努力進行和解的進展。最終,在確定最佳的可比協(xié)議后兩周,雙方達成和解,OPPO公司撤訴。
【典型意義】
OPPO訴西斯威爾公司標準必要專利兩案,是針對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率問題,從費率許可和壟斷兩個角度進行的訴訟,審理難度大。關于管轄問題的審理,現(xiàn)階段國內暫未有判決確認標準必要專利全球費率案件管轄權標準,且各國都在探索爭取該類案件司法管轄權的情況下,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堅持對本案具有管轄權的做法進一步夯實了我國科創(chuàng)企業(yè)“走出去”的堡壘基礎。其中,壟斷案件所涉(2020)最高法知民轄終392號管轄權異議生效裁定,于2021年9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人民法院十件典型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糾紛之一。關于實體問題的處理,本兩案涉及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授權全球費率的確定,并涉及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行為是否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的認定,同類案件數(shù)較少,費率的確定難度大,同時從壟斷行為視角進行訴訟更體現(xiàn)了糾紛的復雜性,對行業(yè)影響深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充分發(fā)揮司法職能作用,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展現(xiàn)出多元性和專業(yè)性特點,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的同時促進雙方實質解決糾紛,處理過程及結果也進一步反映了我國知識產權平等保護的基本原則,有效保護了我國企業(yè)在國際標準必要專利糾紛中的合法權益,以及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核心利益。
案例四: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所樂太陽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廣州所樂機械技術咨詢有限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
[(2019)粵73知民初590號]
【當事人】
原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公司)
被告: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所樂太陽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廣州所樂機械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案情與裁判】
本案為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華為公司在本案中訴請三被告立即停止實施使用、制造、銷售、許諾銷售被訴侵權產品的行為;三被告連帶賠償華為公司經濟損失5000萬元人民幣及合理開支50萬元人民幣。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查認為,涉案專利穩(wěn)定有效,經過技術測試比對及結合在案證據,多款產品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華為公司及SolarEdge公司均為涉案產品全球頭部企業(yè),競爭激烈,被訴侵權產品全部出口海外銷售的情況,給華為公司的競爭優(yōu)勢及市場份額造成了巨大損害,結合向海關調取的相關數(shù)據及被告母公司年報數(shù)據等相關情況,判令三被告停止侵權,并全額支持華為公司提出的5000萬元訴訟請求??紤]到廣州捷普公司為被訴侵權產品的實際生產企業(yè),但其相比較所樂上海公司和所樂廣州公司甚至Solaredge公司而言,在共同侵權中的作用是相對次要的,認定捷普廣州公司對前述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合理費用在10萬元的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本案在進行一審宣判的同時,法院還作出了禁令裁定,責令被告先行停止侵權行為,更加及時有效的保護了華為公司的市場份額。
本案一審宣判后,三被告提起上訴,目前本案正在二審中。
【典型意義】
長時間以來,我國持續(xù)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但專利維權仍然面臨“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shù)汀钡葐栴},其中賠償難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打擊的效果。如何破解“賠償難”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對司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案充分結合技術領域、財務信息、海關數(shù)據等角度加大了對侵權行為的懲罰力度。新能源領域一直是國重點發(fā)展的基礎領域之一,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創(chuàng)新突破直接關系到其他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是相關行業(yè)發(fā)展的重點抓手,近些年光伏領域是兵家必爭之地。涉案專利解決了光伏的關鍵技術問題,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面對具有巨大市場價值的創(chuàng)新技術成果,依法加大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是知識產權司法服務和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體現(xiàn)。
本案中,法院積極運用當事人提供的來源于證券交易平臺披露的相關數(shù)據,以及行業(yè)平均利潤,并考慮到侵權行為的規(guī)模較大、涉及區(qū)域較廣,不拘泥于法定賠償?shù)纳舷?,在全面審查的基礎上,結合案件所涉侵權產品型號、侵權時間等內容進行確定,依法加大賠償力度。該裁判為解決“賠償難”提供了有益的嘗試,對日后涉高新專利技術的司法保護思路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針對該案作出的禁令裁定則進一步破解了知產案件“周期長”的問題,更加有效及時的保護了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
案例五:
美利肯公司(MILLIKEN&COMPANY)訴徐州海天石化有限公司等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
[(2019)粵73知民初1014號]
【當事人】
原告:美利肯公司(MILLIKEN&COMPANY)
被告:徐州海天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公司”)
被告:東莞市艾米粒塑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米粒公司”)
【案情與裁判】
美利肯公司享有ZL201180068470.6、名稱為“添加劑組合物及包含其的熱塑性聚合物組合物”的發(fā)明專利權。該專利包括方法及產品,主要用于聚丙烯材料,發(fā)明點在于檢測最終產物相關參數(shù)是否滿足數(shù)學模型來確定著色劑用量。美利肯公司認為海天公司使用涉案專利方法、銷售、許諾銷售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以及制造、使用其專利產品,艾米粒公司銷售、許諾銷售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訴請海天公司、艾米粒公司停止侵權,海天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850萬元。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在美利肯公司無證據證明海天公司采用檢測最終產物滿足涉案專利所限定的不等式來確定著色劑用量的情況下,即便海天公司以與涉案專利實施例中相同劑量且類型完全一樣的澄清劑和著色劑用于制備聚丙烯產品,亦不能據此推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故被訴產品不具備涉案專利關于“著色劑用量”的技術特征,根據全面覆蓋原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未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據此駁回美利肯公司的訴請。
本案一審宣判后,美利肯公司上訴,目前尚處于二審審理中。
【典型意義】
涉案發(fā)明涉及化工領域,美利肯公司是一家美國的化學品企業(yè)。本案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理解并確定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專利的保護范圍應當與其發(fā)明貢獻相匹配。涉案專利的發(fā)明貢獻主要在于其發(fā)現(xiàn),被大部分評價者分級為更具視覺吸引力的樣品的相關光學參數(shù)滿足特定不等式,并據此將主觀評價客觀化,將最終產物滿足上述不等式作為確定著色劑用量的依據。美利肯公司認為被訴產品滿足上述不等式即可認定其具備涉案專利關于“著色劑用量”的技術特征,若支持此觀點,則相當于將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擴大至最終產物本身,這顯然與其發(fā)明貢獻不相匹配,不合理地擴大了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并可能將現(xiàn)有技術囊括在內,導致權利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失衡。本案在準確理解并限定涉案專利保護范圍的前提下,運用證據規(guī)則,合理保護了本土企業(yè)的合法權益。
案例六:
荷蘭安祖公司、昆明安祖花園藝有限公司訴廣州市番禺科藝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
[(2020)粵73知民初609、610號]
【當事人】
原告:荷蘭安祖公司、昆明安祖花園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安祖公司)
被告:廣州市番禺科藝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
【案情與裁判】
荷蘭安祖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紅掌育種家,其與子公司昆明安祖花園藝有限公司共同主張被告侵害其植物新品種權,并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生產、繁殖和銷售授權品種繁殖材料、賠償損失等。被告則辯稱原告提交的DNA測試報告和DUS測試報告均不能證明被訴品種和授權品種是相同品種,故其不構成侵權。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當事人自行委托的測試報告應為書證而非鑒定意見,但其可采性、證明力仍可參照民事訴訟法中有關鑒定意見的審查因素來進行判斷。關于原告提交的DNA(基因指紋圖譜)測試報告,因其鑒定方法、檢材等存在問題,故不予以采納。關于原告提交的DUS(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報告,雖然雙方對報告結論的理解存有爭議,但根據鑒定人出庭作證情況,以及測試報告上下文內容等,該結論應理解為被訴侵權物與原告授權品種的特征、特性存在差異,且該差異不能證明是非遺傳變異所致的含義,即被訴侵權物與原告授權品種屬于不同品種,故判決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原告提起上訴,目前本案正在二審中。
【典型意義】
隨著我國全鏈條、全方位保護植物新品種權政策的實施,法院受理的植物新品種類侵權糾紛逐漸增多。該類糾紛的焦點通常在于被訴侵權物與原告授權品種的特征、特性是否相同的判定,而是否相同的關鍵又主要取決于DNA和DUS的測試結論,故測試結論采信規(guī)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案中,法院通過準確適用民事訴訟法相關規(guī)定,對當事人自行委托的DNA和DUS測試結論的效力問題進行明確。一是當事人單方委托的DNA和DUS測試報告應屬于書證而非鑒定意見。對于該類測試報告不應直接采信而應參照我國民訴法關于鑒定意見的審查因素對其證明力進行認定。二是在雙方當事人對測試結論的理解存有爭議時,應要求測試人出庭接受質詢,并結合國家頒布的行業(yè)標準如相關品種特異性、一致性、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來確定測試結論。本案為該類案件突出問題及時提供司法應答,有助于進一步細化新品種權人的舉證責任,讓維權更有預期,讓種業(yè)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更顯實效。
案例七:
上海通凌新能源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與佛山市百特利農業(yè)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委托開發(fā)合同糾紛案
[(2019)粵73民初1960號]
【當事人】
原告:上海通凌新能源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凌公司)
被告:佛山市百特利農業(yè)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特利公司)
【案情與裁判】
通凌公司起訴請求解除其與百特利公司簽訂的《技術開發(fā)合作協(xié)議》《項目合作協(xié)議》,要求百特利公司向其支付研發(fā)資金150萬元及利息、相關墊付款900030元及其利息,并要求百特利公司將雙方合作所取得的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向其返還并辦理變更登記手續(xù)。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合同不能繼續(xù)履行,并非百特利公司單方原因所致,對通凌公司認為百特利公司構成單方根本違約的主張不予支持,但鑒于百特利公司同意解除合同,故而確認合同解除。因履行涉案合同,通凌公司墊付了相關應由百特利公司支付的款項,而百特利公司已經向通凌公司返還了部分款項,最終判定百特利公司返還部分應當返還的款項,鑒于研發(fā)資金的支付條件尚未成就,對通凌公司主張的150萬研發(fā)資金不予支持。涉案合同約定因合作項目而產生的知識產權由雙方共有,鑒于百特利公司未構成單方根本違約,對通凌公司要求返還知識產權成果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確認涉案合同項目所產生的專利權由雙方共同享有。
本案判決后,雙方均未提起上訴。
【典型意義】
企業(yè)間就某些技術研發(fā)項目達成合作關系已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通過合作能夠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成功的合作能夠促進科技的進步和成果的轉化,達到“1+1>2”的效果。為確保合作項目的順利進展,企業(yè)間通常會簽訂相關合同,雙方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義務。然而,合同履行過程中,出于約定內容不完善或對某些條款理解不一,容易導致合同當事人互相認為對方構成違約的情形。本案涉及水產養(yǎng)殖領域的生物制劑和專項設備生態(tài)平衡儀等技術的合作開發(fā),并涉及開發(fā)后申請的專利權歸屬,雙方雖在合同中就研究經費支付、墊付款項返還、知識產權歸屬等方面進行了約定,但上述約定過于原則,有失明晰,也沒有對于爭議產生后如何處理進行約定,導致雙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已對多筆代墊款項頻頻產生爭議,待技術成果未能如期轉化為成熟的產品時更是陷入僵局,直至合作難以為繼,并圍繞上述合作產生多起訴訟。本案審理過程中,法院站在“理性第三人”的角度,充分考慮技術合同的特性,圍繞雙方爭議的合同條款,從合同解釋的一般規(guī)則出發(fā),綜合運用文義解釋、體系解釋及習慣慣例等方法,對雙方在涉案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的諸多爭議進行了一次性解決,準確厘清雙方責任,使得雙方的糾紛得以徹底終結,實現(xiàn)了當事人服判息訴的司法效果。同時,該裁判的作出也啟示合同當事人在就技術轉化進行合作時,要對技術風險具有充分的認知,不僅要對技術開發(fā)過程中的權利義務及知識產權歸屬進行約定,還要對開發(fā)不能順利進行時可能產生的爭議進行預判,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確保合作成效,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的社會效果。
案例八:
廣州豐江電池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訴何遠強侵害技術秘密糾紛案
[(2021)粵73知民初393號]
【當事人】
原告:廣州豐江電池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江公司)
被告:何遠強
【案情與裁判】
豐江公司系專業(yè)從事鋰電子電池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yè),其產品銷往全球各地,在新興的“電子煙行業(yè)用鋰電池”等領域享有美國80%的市場占有率。豐江公司訴稱其前員工何遠強(涂布車間班長)違反公司保密規(guī)定,在上班期間偷拍豐江公司配膏、涂布等核心工序相關技術秘密,并通過手機微信發(fā)送給案外人,侵犯了其技術秘密,請求法院判令何遠強賠償經濟損失500萬元。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豐江公司主張的《配膏檢查表(負極油性配膏)》等11個技術信息滿足秘密性、價值性和保密性的構成要件,屬于豐江公司的核心技術秘密;何遠強違反公司保密規(guī)定,擅自拍攝并向他人發(fā)送包含涉案技術秘密的照片,構成侵害豐江公司技術秘密的行為。在案件證據未能證實豐江公司因侵權所受損失或何遠強因侵權所獲利益的情況下,綜合考慮相關因素酌情確定賠償數(shù)額為30萬元。
本案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服判息訴,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典型意義】
商業(yè)秘密是企業(yè)最核心和最具競爭力的無形財富。隨著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快速發(fā)展,商業(yè)秘密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在許多行業(yè)尤其是高科技領域,已成為企業(yè)、科研院所等創(chuàng)新主體的“安身立命之本”?!笆濉敝埃址干虡I(yè)秘密案件主要涉及客戶信息、管理數(shù)據等經營信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產業(yè)變革和科技變革,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活動日益活躍,被侵犯的商業(yè)秘密類型更多是與技術有關的結構、原料、配方、材料、樣品、樣式、計算機程序、算法、數(shù)據等技術信息。實踐中,企業(yè)員工和前員工泄露侵犯商業(yè)秘密的情況頻發(fā),給企業(y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成為阻礙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的“絆腳石”。
當前,加強商業(yè)秘密保護已成共識。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加強企業(yè)商業(yè)秘密保護”的決策部署。2020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加強地理標志、商業(yè)秘密等領域立法”。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明確指出“要制定修改強化商業(yè)秘密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斗床徽敻偁幐偁幏ā沸抻喼幸嗑蜕虡I(yè)秘密引入了五倍懲罰性賠償,我國商業(yè)秘密保護法治建設駛入快車道。
商業(yè)秘密案件具有證據認定標準高、專業(yè)性強的特點,其中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是審理的難點和重點之一。本案中,權利人因侵權受到的實際損失及侵權人的侵權獲利均無法確定,法院在確定賠償數(shù)額時綜合考慮了涉案技術秘密屬于該高新技術企業(yè)的核心技術秘密、技術秘密的資產評估價值、歷史研發(fā)成本、侵權人的主觀惡意、情節(jié)、行為性質,權利人為制止本案侵權行為支付的鑒定費、評估費及律師費等各項因素,酌情確定了賠償數(shù)額。本案的處理對企業(yè)員工惡意泄露企業(yè)商業(yè)秘密行為起到較好的震懾作用,對類案處理也具有參考價值,豐富了商業(yè)秘密侵權案件適用法定賠償?shù)臉藴士剂俊?br>
案例九:
東莞市凱華電子有限公司與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國際信息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東莞京東利昇貿易有限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
[(2018)粵73民初3658號]
【當事人】
原告:東莞市凱華電子有限公司
被告: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國際信息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東莞京東利昇貿易有限公司
【案情與裁判】
原告訴稱三被告未經許可,制造、銷售、許諾銷售的筆記本電腦侵害其ZL201610802371.0“一種產生按壓聲音的鍵盤開關”發(fā)明專利權,要求三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并連帶賠償經濟損失1000萬元及合理開支5萬元。原告于本案中主張保護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被訴侵權產品為被告制造、銷售、許諾銷售的筆記本電腦的鍵盤按鍵開關。本案中,雙方技術比對的爭議焦點在于:1.關于導通組件。涉案專利導通組件位于蓋子與基座形成的容置腔體內,被訴侵權按鍵開關具備導通組件,但部分組件突出于腔體、部分組件位于基座下的PCB板上;2.涉案專利扭簧的第一端部與按壓塊下表面相抵接,被訴侵權按鍵開關上的扭簧的第一端部與按壓塊下表面不相抵接;3.涉案按壓塊整體呈三角形,被訴侵權按鍵開關上的按壓塊呈L型;4.如何理解涉案專利所述“按壓塊下表面與按壓組件的角度不大于90度”;5.如何理解涉案專利所述“按壓塊下表面的長度小于導引斜面下表面的寬度”。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認為,應當慎重運用等同認定,濫用等同原則將致使專利權保護范圍缺乏確定性而損害社會公眾利益。權利要求書具有公示作用,在權利要求撰寫時,專利權人應充分考慮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界定。且專利申請過程中縮小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在訴訟中,應適用禁止反悔原則。最終認定被訴侵權按鍵開關的上述1、2、3、5四個技術特征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對應四項技術特征不構成等同,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不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侵權。故此,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一審宣判后,原告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于2021年2月9日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領域,有權利必有救濟,但同時權利也應有界限。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基本原則之一。原告訴請得到法院支持是保護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準確界定權利保護范圍,支持被告主張,亦是保護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本案中,原、被告均系高新技術企業(yè),被告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更系國內知名電腦產品生產企業(yè)。本案中,承辦法官通過審慎適用等同原則,綜合考慮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書、專利說明書背景技術、說明書實施例,準確界定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最終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不構成侵權,駁回了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本案的審理結果保護了創(chuàng)新,避免現(xiàn)有專利不當阻礙技術進步與企業(yè)發(fā)展。
案例十:
雷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山市美高照明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糾紛系列案件
[(2020)粵73知民初57號案]
【當事人】
原告:雷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盟公司)
被告:中山市美高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高公司)
【案情與裁判】
雷盟公司是名稱為“發(fā)光二極管燈泡結構改良”、專利號為ZL201420776830.9實用新型專利的專利權人,雷盟公司曾在(2018)粵73民初200號案件中主張美高公司侵害其涉案實用新型專利權,且該案判決已認定美高公司的行為構成侵害專利權并判令美高公司停止制造、銷售、許諾銷售侵害雷盟公司的涉案專利,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共60000元。但美高公司并未主動履行判決且執(zhí)行法院未發(fā)現(xiàn)有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信息,導致執(zhí)行法院作出(2019)粵20執(zhí)3號民事裁定終結執(zhí)行。其后,雷盟公司發(fā)現(xiàn)美高公司再次實施涉嫌侵害ZL201420776830.9“發(fā)光二極管燈泡結構改良”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行為,并提起本案訴訟。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美高公司實施專利侵權行為的主觀惡意明顯,侵權性質惡劣。在前案中已被認定其行為侵害ZL201420776830.9“發(fā)光二極管燈泡結構改良”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情況下,美高公司拒不履行前案判決,在前案宣判一年多后,再次公證購買取得的被訴侵權產品仍侵害雷盟公司的同一專利權,美高公司作為被訴侵權產品的制造者,惡意實施被訴侵權行為且屬重復侵權行為,侵權時間長。美高公司重復侵權的行為也佐證雷盟公司涉案專利價值較高的事實。雷盟公司主張美高公司的被訴行為屬于惡意侵權,應受法律嚴懲的意見合理。由于被訴侵權行為持續(xù)至民法典施行后,法院綜合考慮案情,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關于懲罰性賠償?shù)囊?guī)定認定美高公司的侵權責任。
【典型意義】
本案作為適用民法典關于懲罰性賠償規(guī)定的案例,被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選為實施民法典的典型案例,并推薦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民法典進行時》欄目組跟進拍攝及播出
燈具產業(yè)是中山市的支柱產業(yè),雷盟公司的“發(fā)光二極管燈泡結構改良”實用新型專利正是中山市燈具燈飾類專利中創(chuàng)新性較強專利技術。在司法實踐中,探索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對中山市支柱產業(yè)創(chuàng)新科技的保護力度,對于適用法律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有著積極和重要的意義。美高公司拒不履行前案生效判決確定的專利侵權責任,而且,對雷盟公司的同一專利再次實施侵害涉案專利權的行為,侵權惡意明顯,重復實施侵權行為,在侵權性質和情節(jié)上,均符合懲罰性賠償制度確立的適用標準,應當在知識產權訴訟中對此類行為進行嚴厲遏制和打擊。新修訂的專利法關于懲罰性賠償?shù)囊?guī)定尚未施行的情況下,本案是探索適用民法典關于懲罰性賠償規(guī)定來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的有益嘗試。